读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读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读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市五中 梁静静
读薛老师的书,总是被感动着,就连平时不爱读书的我,这次却被真正地吸引住了。有些细节读过一遍又一遍,读过之后仍是心生感动。
如果只看这书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想很多人都会以为这位薛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教一年级,能做到心平气和?可当你真的走进书中,就会被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所吸引,它和你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和愤怒,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这些看似随性的琐碎记录,没有掩饰什么,没有矫揉造作,却折射出薛老师执着而独到的教学思想。在薛老师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琐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
一情感教育 走向平和
“走向平和”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从2004年8月31日——孩子入学的前一天,到2005年1月21日——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薛瑞萍老师详细记录了自己是怎样从焦灼走向平和,她的班级又是如何走过了艰难的时期,从而建立了良好的秩序的。我是一个容易急的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还真没有太多经验,所以我急切渴望学到怎样“走向平和”。
01
秩序从安静开始
这一点是最让我感到新鲜,并且感到震撼的。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规范,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按时作业等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给养成了。但薛老师不是这样的,她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这一条。等这一条入了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抓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她希望这样有意识地反复强调,能尽早让学生懂得静是好的。薛老师崇尚蒙特梭利讲的品性涵养,希望通过有限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习惯。
一年级的常规教育是重要的开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们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达到了,表扬,再抓第二个重点。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生活了。薛老师说:“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一年级的好处是看见孩子一天跟一天不一样,真有成就感。”说的多好啊!刚入学的孩子就像清晨的麻雀,总爱叽叽喳喳,静不下心来,薛老师却以掩饰不住的教育激情、乐观的态度来看待他们。我想如果我们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情怀,孩子们是可爱的,我们也是可爱的,教育更是可爱无比的。只有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我们才会心平气和下来。
02
音乐熏陶 情感教育
“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不会贪恋烂桃的。”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初读时,感觉真是经典。细想,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让很闹的孩子终于能很安静,坐得住。(www.fwsir.com)这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真是让他们静下来的好办法。
薛老师喜欢在上课前或是课的一半时,放些轻柔的音乐给孩子们听,这是她让孩子或是翻书,或闭目,孩子显得和安静,仿佛在享受一场音乐的盛典。在不同时候配以不同的音乐,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用音乐打开学生们想象的闸门,激活他们的发散思维,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音乐响起就是他们培养静的开始。我们知道薛老师认为学会倾听是学会学习的关键,而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倾听是至关重要的。
二家校共育自我成长
01
结友家长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要教好孩子,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教好”家长。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在教育上,薛老师能做到不间断的沟通,每周给家长写一封信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的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领、帮助他们,如果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是多么幸福。相反,那些得不到父母应有关心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怜。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仅仅是抚养。”这是一段让家长动容的话语,出自薛老师给家长的信。
薛老师通过书信来提升家长,提出主动关心孩子学习的要求,这是薛老师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教师能做到的是竭尽全力和问心无愧,希望家长也一样。”我想我们常常认为学生学不好是教师教不好,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是细想下,“子不教,父之过”也不是没有道理。所以薛老师很聪明,她要求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
薛老师很经典的一句话是“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强求一致,也就意味着直面家长素质的差异,不强求一致”。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教师对学生不是一视同仁,偏爱个别学生,我想教师能做到对家长一视同仁,那家长这方面的顾虑也就没有了。
02
自我反省 感化同行
薛老师还不间断地反省自己,思考原因与对策。她爱看《忏悔录》,所以《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中,充满了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有罚站了学生以后的愧疚,有拍桌子后的后悔,有拧了学生后的自责,有罚抄写数遍后的苦痛。这些毫不掩饰的自我暴露,将一名一线教师面对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而滋生出的烦躁与扭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种表现,对于薛瑞萍老师来说,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反省。她在这种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走向了心平气和———尽管这中间依旧会出现反复,出现压不住火的时候。薛老师有两种做法值得所有教师学习:一是不背后说学生的坏话,再就是不背后说家长的坏话。这种严格自律的背后,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责任。因为只有视所有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才会不恼怒于学生的种种不足。同样,只有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主动地担在自己的肩膀上,才能不因为家长的失职而气恼,而怨声载道。
薛老师说过,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学好向上的心来学校,只是个人的能力、悟性、基础、家庭环境所给字样不同。他们把无限的信任给了教师,教师应当对应他们的心愿,而不是根据他们呈现出来的优秀度回报相同的信任。一旦承认了人生的缺憾、先天和成长环境的差异,爱就无等差了。我想,薛老师通过不断地反省和思考,来认识教育,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同行看到了教育的深层,也许这些语言并不能和教育理论并论,但是它真实感人,让人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中,并不是每一个方法都可以模仿,但真正吸引我的应该是薛老师坦然的心态,也许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真正改变每一个孩子,我们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我们眼中的佼佼者;但也许我们可以做到,微笑着面对他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最大的鼓励,为他们的每一次进步,为他们每一份对他人的关心。
教育是漫长而美丽的事情,一份耕耘必定会有一份收获;教育是一份信念,更需要一份心态。心平气和的心态对于我们很重要。其实,需要心平气和的岂止是一年级?这种信念、这种心态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学习。让我们在平和的教育中去奉献,去静候,去倾听花开的声音。